搜索明星  |  明星列表  |  分类明星  |  最新主题  |  精华主题  |  热门主题  |  视频主题  |  排行榜  |  我与明星  

凯凌明星网>大陆地区>运动员>杨利伟>人物档案

|||||排名第1710位  我要报料!

一、杨利伟档案 (提供资料)

中文名
杨利伟
性别
生日
1965年6月21日
区域
中国
国家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于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
属相
巳蛇
星座
双子座
血型
B型
粉丝
伟迷
语言
中文
毕业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主要成就
中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
职业
中国男航天员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杨利伟杨利伟杨利伟杨利伟杨利伟杨利伟杨利伟杨利伟
杨利伟

四、杨利伟介绍: (提供资料)


补充资料:

信仰:共产主义
军衔:少将
航天员等级:特级航天员
现任职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五、早年经历: (提供资料)


1965年06月21日 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从小就生活在大海边,儿时他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像海鸥那样,向着蓝天飞去。
杨利伟小时候非常爱看书,他写过一篇作文《我见到了周总理》曾入选了作文集。爸爸杨德元,妈妈魏桂兰同在镇里一家中学当教师(爸爸后调到县土产公司)。小利伟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为了改变小利伟的性格,每年寒暑假,爸爸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县东六股河去游泳。秋天,带他去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从此,小利伟竟对探险及运动有了兴趣,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登狐仙洞山探访狐洞,寻访古寺遗址,寻觅传说中的“链锁地井”。看完《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鸡毛信》等战争故事片后,他央求爸爸帮助同班的小伙伴赶制了红缨枪,毛遂自荐当上了儿童团长。而看了《铁道游击队》后,他就一直梦想做火车司机,却没想到后来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
1983年06月 高中三年级的时候,空军招飞人员要在当地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而从小就有从军梦的杨利伟第一个到选飞报名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经过严格的选拔,考察,体检,面测等程序,18岁的杨利伟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院的一名学生。

人物经历:

983 考进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
1987 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分配至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做飞行员。
1988 被授予空军中尉军衔,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5年09月 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获中央军委批复,从空军现役飞行员中选拔预备航天员。
1997年04月中旬 在临床医学,航天生理功能指标,心理素质的测试中都达到了优秀,成为其中的一员。
1998年01月 和其它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由于航天员大队隶属总装备部,在当时改为陆军,由空军少校军衔改为陆军少校。
2000 晋升中校军衔,认真努力,孜孜不倦。
2003年07月 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时为中校军衔。
2003年10月15日 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 晋升上校军衔。
2003年10月16日 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2004 春节前后,晋升大校军衔。
2004年12月09日 获香港中文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2005 出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
2007年10月 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2008年07月22日 晋升少将军衔。
2008年11月17日 在海南省文昌中学的百年庆典上担任文昌中学荣誉校长。
2010年02月03日 宿州学院聘请他为名誉教授,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5月15日,他被吉林大学聘请为大学生人生导师。
2011 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2013年03月24日 获澳门科技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人生历程:

出生

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靠近渤海湾。大海养育了杨利伟,同时也塑造了他刚毅质朴,沉静温雅的性格。儿时,面对蓝色的大海,他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像海鸥那样,向着蓝天飞去。

少时梦想

要做火车司机
杨利伟的文笔生动,朴实,流畅,大气,既有对故事的生动描述,也有对自己的感觉,感情的细腻解剖。他的父亲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杨利伟小时候非常爱看书,他写过一篇作文《我见到了周总理》曾入选了作文集。
《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从中,我们可以读到:他在太空飞行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以及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爸爸杨德元,妈妈魏桂兰同在镇里一家中学当教师(爸爸后调到县土产公司)。小利伟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为了改变小利伟的性格,每年寒暑假,爸爸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县东六股河去游泳。秋天,带他去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从此,小利伟竟对探险及运动有了兴趣,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登狐仙洞山探访狐洞,寻访古寺遗址,寻觅传说中的“链锁地井”。看完《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鸡毛信》等战争故事片后,他央求爸爸帮助同班的小伙伴赶制了红缨枪,毛遂自荐当上了儿童团长。而看了《铁道游击队》后,他就一直梦想做火车司机,却没想到后来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
1983年6月,在他高中三年级的时候,空军招飞人员要在当地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而从小就有从军梦的杨利伟第一个到选飞报名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经过严格的选拔,考察,体检,面测等程序,18岁的杨利伟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院的一名学生。
1992年夏天,杨利伟所在部队来到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突然,飞机发出一声巨响,碰上了严重的“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紧急关头,杨利伟异常冷静,竟然将战机开回了基地,因此荣获了三等功。
航天员的体检跟飞行员的体检又不一样
1995年9月,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获中央军委批复,从空军现役飞行员中选拔预备航天员。工作分为四步走,即预选,初选,复选,复审四个阶段。身高160厘米至172厘米,体重55公斤至70公斤,年龄25岁至35岁,歼击机,强击机飞行员,累计飞行600小时以上,大专以上学历,飞行成绩优良,无等级事故,无烟酒瘾,三年体检均为甲类等等。
初选将886人变成了90人。然后,从90人中又筛选出60人,到北京接受再次体检,也就是复检。
60人分为四批,15个人为一批,我是第二批。
1996年8月,我到所在的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做特殊功能检查。查完了,只剩下20人。60个人当中,我们第二批选上了15人,选拔成功率比较高。我,聂海胜和景海鹏都是这一批。
1996年12月,我们结束了全部测试,却没有宣布结果,只是要我们回部队等待消息。那年只选12个,这意味着,我们20个人当中有8个还将被淘汰。
1997年4月中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集中了多名著名专家,做最后的研究和挑选,最后从20个人中录取12个人为预备航天员。我在临床医学,航天生理功能指标,心理素质的测试中都达到了优秀,成为其中的一员。
这12个人,学历都在大专以上,驾机飞行都在800小时以上,平均年龄32.8岁,大都有处置空中险情的经历。
1983年,杨利伟考进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四年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终于成了空军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儿时的梦想成了现实。
从此,他尽情地飞翔在蓝天。从华北飞到西北,从西北飞到西南,在祖国的万里蓝天上,处处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1996年的初夏,杨利伟接到通知,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
杨利伟没有想到,儿时的飞翔蓝天梦想,会飞得那样遥远,飞向了遥远的太空。
杨利伟为这个梦想而激动。他说:“航天员是个非常神圣的职业,自己特别希望能走进这支队伍。”
初检通过了,杨利伟又被安排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我当时心里特别高兴,提前三天就去了。护士还和我开玩笑说:《你也太积极了吧!》”杨利伟回忆说:“我当时太想加入这个队伍了!”
然而,加入这个队伍并不是容易的。航天员的选拔近乎“苛刻”,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航天生理功能检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特检”: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在低压试验舱测试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万米高空时的耐低氧能力,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进行下体负压等各种耐力测试。几个月下来,886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杨利伟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1998年1月,他和其他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
2003年7月,杨利伟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
从来没有一次飞行,像杨利伟那样,振奋着亿万人的心。
2003年10月15日晨,杨利伟进入飞船,按照规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发射前的各项检查。
8时59分,0号指挥员下达了“1分钟准备”的口令。火箭即将点火。指挥大厅里充满紧张气氛,许多观看飞船发射的人,紧张得连一切在瞬间仿佛凝固了。
杨利伟在飞船内安稳地目视着前方,静静地等待着那辉煌一刻的到来。医学监视仪器显示,杨利伟的心率:76次/分。据国外有关资料显示,发射前航天员因为激动或紧张,心跳一般都要加快,有的达到140次/分。
指挥大厅里传出了清晰的口令:“10,9,8,7,6,5,4,3……”这时,屏幕上出现杨利伟向大家敬了一个标准军礼的画面。全场顿时掌声雷动。一位老专家激动得满眼泪花,不住地说:“杨利伟,好样的!”
事后,这位老专家向记者说,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杨利伟敬礼向大家致意告别,心里想的是大家,惟独没有他自己。这不仅体现了杨利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展现了杨利伟的人格魅力。
飞船起飞了。飞向了太空。从飞船的舷窗往外望去,杨利伟看到了深邃而美丽的太空。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看到美丽的太空了。”
这时,大家想起了一个故事。发射前,杨利伟参加飞船模拟发射演练。按照飞行程序,飞船起飞后3分20秒左右,罩在座舱外的“整流罩”将被抛除,航天员在此时可以看见舷窗外的天空。但在演练时,这只能是一种想象中的景况,不会实际发生。因此,指挥大厅里的老总们谁也没料到航天员在此时会有什么反应。
演练在进行,飞船座舱内的杨利伟在一丝不苟,忙而不乱地做着各种规定动作。程序刚刚走到3分20秒,指挥中心大厅里传来杨利伟响亮的报告声:“整流罩抛除,我看到窗外的天空了!”
专家们惊讶地问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你们的航天员训练得这么好,连这都知道?”宿双宁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开玩笑,你都知道,他还能不知道?!”
为了这个“都知道”,杨利伟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和巨大的努力。“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准备阶段,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并被确定为首席人选。
杨利伟全身心地投入了“强化训练”。“飞船模拟器”成了杨利伟的“家”。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船从发射升空到进入轨道,再调姿返回地球,持续时间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有100多个。舱内的仪表盘红蓝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靠反复演练。于是,杨利伟把能找到的舱内设备图和电门图都找来,贴在宿舍墙上,随时默记。他还用小型摄像机把座舱内部设备和结构拍录下来,输入电脑,刻制了一个光盘,业余时间有空就放来看。
他自信地告诉记者:“只要我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随便说出舱里的一个设备名称,我马上可以想到它的颜色,位置,作用,操作时要求看的操作手册,我都能背诵下来,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不看手册,也完全能处理好。”
后来,在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他取得了1个99.5分,1个99.7分,3个100分的好成绩,专业技术综合考评排名第一。正因为杨利伟对飞船飞行程序和操作程序烂熟于心,在21小时23分钟的飞天之旅中,他的全部操作没有出现一次失误。
飞船进入了太空轨道。这时,杨利伟突然感觉到身体似乎要飘了起来,他清醒地意识到,飞船已经脱离地球引力,来到了太空。在他还来不及体验失重的奇妙感受时,就觉得好像头朝下脚朝上,十分难受。他意识到这是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出现的一种错觉,如果不及时克服,就很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的完成。他用平时训练的方法,凭着顽强的意志,强迫自己在意识上去对抗和战胜这种错觉,很快就调整过来,恢复了正常。
飞船在飞行。舷窗外,阳光把飞船太阳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那下边就是人类的美丽家园。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辨。飞船绕着地球以90分钟一圈高速飞行。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地球边缘仿佛镶了一道漂亮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杨利伟拿起摄像机,赶紧把这壮观的景色拍摄下来。他不由得从心里腾升起从未有过的强烈自豪感,为中国人飞上太空感到骄傲。他郑重地在飞行手册上写下了“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飞船飞行到第七圈时,他又在太空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美好愿望。
飞船总设计师高度评价杨利伟的太空飞行:“不是一般的成功,而是非常成功,不是一般的完美,而是特别完美。”国外媒体和航天员同行也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完美的飞行。杨利伟在太空飞行中的杰出表现,让世界再次对中国及中国的航天英雄刮目相看。他于2003年10月15日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

一飞冲天

“我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这是杨利伟返回地面后向欢迎的人们说出的肺腑之言。因此,在太空飞行中,他的心和战友们一直紧紧相连。按照预定的太空飞行计划,杨利伟在太空有5小时的休息时间。但他只睡了半小时。他说,首次太空飞行,机会太难得了,我要尽可能地体验太空飞行,为战友们将来上太空做准备。
回来后,杨利伟成为了公众人物,有许多活动需要他参加,但只要一有空,他就和战友们在一起,交流太空飞行心得。回来后不久,他就主动要求参加航天员例行的体能训练。
2003年10月16日,杨利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那天,他回到北京航天城时已是晚上。21小时太空之旅的极度疲劳尚未消除,他就给训练航天员的教员们一个个打电话,向教员们汇报自己在太空的情况。而此时电视里已全是他的新闻和形象,他却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一位老教员感叹地说:“难得啊,难得。能在巨大荣耀面前,保持如此平常心态,正是优秀航天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是的,面对巨大的荣誉,杨利伟并没有居功自傲,也没有忘记航天员的神圣使命,犹如平时,淡然置之。
他的亲人成为了新闻人物,甚至儿子小宁康也被众多媒体包围,他要求媒体不要宣传,一再希望以平常人对待。
杨利伟在空军时的战友还记得,1997年,当他通过体检,回到部队等待通知的那一年里,他仍然专心致志地投入到飞行训练中。那年他飞了150多小时,大大超过当时部队规定的飞行时间。尽管体检耽误了许多时间,但在这一年的考评中,杨利伟的飞行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这就是航天英雄杨利伟。记者曾问杨利伟,你对航天员的职业怎么看?他说,在飞天的征程上,不仅充满了艰辛,风险也时刻存在,许多勇士还为此付出了生命,但征服太空是航天员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军人,就是要时刻准备奉献和牺牲。
2003年11月7日,当祖国和人民给予航天英雄杨利伟以最高荣誉时,杨利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光荣属于祖国,光荣属于人民,光荣属于千万个航天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我将继续努力工作,时刻准备接受祖国和人民交给我的任何任务!”

六、荣誉与成就: (提供资料)


荣誉:

2003年10月15日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公民,在他之前,美国有四位华裔航天员曾进入太空。
2003年11月07日 从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手中接受了“航天英雄”的称号,在人民大会堂获得了奖章和证书。
2004年02月12日 荣获200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05年03月16日 小行星21064以杨利伟命名。
2008年07月22日 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8年08月06日 奥运火炬开始北京市传递航天英雄杨利伟跑首棒。
2008年11月 第四届中国航空航天月桂奖获得月桂奖特别奖。
2009年09月14日 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受到中共中央全体常委领导同志接见。
2010年10月31日 入选《2010首届王顺利百年中国人物榜》。

光荣事件

2003年10月15日5时28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广场,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走去。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出发!”随着总指挥庄重下达的命令,杨利伟大声答:“是!”一个标准的军礼,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
这是一次英雄出征,这是一次伟大出征,这是杨利伟历经磨练征服太空之旅。

七、人物评价: (提供资料)


各界评价:

2003年香港《大公报》发表社评《杨利伟旋风热动全城》,社评:杨利伟是这次“神舟”5号飞船成功载人航天的标志和代表。从杨利伟的表现,人们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精英一代的崛起,看到他们的质素,智慧和表现,看到深化改革开放的成果,看到国家未来光辉远大的前景和希望。
战友评价杨利伟:爱钻研肯奉献。
媒体评“没看到长城”的杨利伟的另一种勇气:杨利伟做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具有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勇气,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另一种勇气———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勇气。

八、语录: (提供资料)


1.“我有信心完成中国载人航天的首飞任务。”——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2.“学习远比大学时严得多,而训练强度也比当飞行员时高得多。”
--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回忆长达5年的航天员学习,训练经历。
3.“我要聚精会神地做好每一个动作,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出征前受到国家主席接见时的激动语言。
4.“我感觉良好。”
——15日上午顺利进入太空后,对地面说的第一句话。
5.“我一定努力工作,把后续工作完成好,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15日下午,在与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进行“天地对话”时说。
6.“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们问好,向祖国人民问好,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
——“神舟”五号飞船运行到第七圈,从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轨道中发出问候。他同时在飞船舱内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
7.“景色非常美!”
——15日晚间与家人通电话,对妻子张玉梅发出的航天感慨。
8.“味道好极了!”
——在与家人通话中,对8岁儿子杨宁康发表自己对航天食品的意见。
9.“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非常好!”
——在通话中向家人描述从太空中看地球的感受。
10.“我在这里想对祖国说,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和信任。我一定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15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度公开亮相时说。
11.“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是一个神圣的使命。我们无论是谁去执行这次任务,都代表着祖国和人民去实现这一理想。我们想得最多的就是飞行程序和操作,以及如何全力以赴地去完成这次任务。”
——在谁将担任首飞航天员的谜底尚未最后揭开时,回答记者“你们想得最多的是什么”的提问时表示。
12.“作为一名航天员,我首先是一名共和国的军人。我会发扬我们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为军旗增彩。”
——回答《解放军报》记者提问时说。
13.“我很有力!”
——16日早晨,“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返回着陆后,与温家宝总理通话时,对总理关切问候的回应。
14.“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一天。”
——迈出舱门面对欢呼的迎接人群时说的第一句话。
15.“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接受完身体检查,即将登上前往北京的飞机时,用三句话总结自己的21小时“太空之旅”。
16.杨利伟点评“三剑客”
神舟七号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名航天员都是1966年出生,又是同期入伍上航校的同学。在杨利伟眼中,3名入选乘组航天员各有特点。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中,翟志刚都入选了候补梯队,神舟七号任务终于入选飞行乘组。杨利伟说,翟志刚人很聪明,性格也很好,经过几次历练,不断总结,更加成熟,掌握的知识更加扎实。
他说,刘伯明学习有方法,扎实,性格直率,做事认真,神舟六号任务进入第一候选梯队,这次从训练心理和身体都很好。
对于景海鹏,杨利伟说,他是非常用功的人,经常在训练之余,召集大家训练,协调能力强,主动自觉,体育方面很优秀。
杨利伟说,航天员没有谁是更优秀的问题,而是谁去更适合任务,更能完成好任务。每次任务我们都是选择最适合这次任务的航天员,而且我们也常说,由谁去完成任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去完成任务。对大家关心的神七乘组选拔为什么没有之前猜测的以老带新的问题,杨利伟说,没有执行过太空任务的航天员除了没有真正上过太空,大家所经受的各种负荷没有区别。再者,每一次执行任务后,对所有航天员来说,都是从零开始,重新洗牌,选拔也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神七任务无论对于谁,都是全新的,不存在以老带新的经验问题。
对于三位战友完成神七任务,杨利伟充满信心。他说,我相信我们的战友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因为他们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都表现得非常优秀,从现在的情况和我们前一段对他们的考核情况看,他们的成绩都很好,我相信他们能圆满完成任务。

九、轶事: (提供资料)


航天训练:

训练非常艰苦,尚未培养登月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的杨利伟在此间第三十六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的一场报告会上说:“航天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同时也是让我们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的工作。” 中国航天员在地面离心机的训练中,身体要承受相当于自身体重8倍的重力。每次训练结束后,航天员的面部会扭曲变形,眼泪会不由自主夺眶而出。杨利伟说,自1998年中国航天员队伍组建以来,从来没有一位航天员摁响过报警器,停止训练。 航天员的艰苦训练是确保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现有的航天员都是从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中优中选优而产生的,这些航天员已在北京北郊的航天城训练了8年。 杨利伟说:“航天环境非常恶劣,但航天员经过长期训练后,经过努力奋斗,在上面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杨利伟还透露,神舟七号将实施太空行走(已实施)。航天员也在针对神舟七号进行训练。因为还没有提到载人绕月或者载人登月,所以还没有进行登月航天员的培养。
训练分4个阶段,在俄培训十分严格
杨利伟说,航天员训练分为4个阶段:与航天有关的基础理论学习,飞船等专业技术学习,飞船操作特殊技术训练,进入发射场执行任务。在整个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航天员还要进行一些体能训练和特殊训练。“太空生活给人体带来的最主要影响就是超重和失重。我们在地面通过离心机,给人体加载,过载,这对航天员来说是负荷非常大的训练。” 杨利伟说:“我们之所以永不放弃,是本着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对人类共同事业的追求,愿意为民族,为国家的千年飞天梦想做出努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中校杨利伟是地球上第413位进入太空的人。从小就向往飞行,梦想成为空军飞行员的杨利伟参军后驾驶了15年战斗机,飞行了1350个小时。他历经两年多的严格选拔,最终成为一名航天员。 杨利伟还提到了中国航天员交流到俄罗斯进行培训的情况。他们在北极零下52摄氏度的严酷条件下进行生存训练,三天三夜,教官只允许他们带有限的口粮。可这两位航天员还在自己的口粮中节约了一天的量。“为什么?他们要把它带回来,供科研人员研究。” “三天的训练下来之后,航天员几公斤的体重就没有了。为什么?就是为了这项事业。”杨利伟说。
在太空中,人会变得更加大度
有听众向杨利伟提出一位网友问的问题:“我刚有了小宝宝,每天换三四次《尿不湿》,小屁屁还是破了,露出了红肉,看了非常心疼。请问您当时有没有这种情况?” “我飞行的时候穿了一个《尿不湿》上去,不单单是我,后来的航天员也是这样。”杨利伟说。 他说:“飞船上有个人卫生装置,但在最初阶段航天员是不能去的,必须要等飞船变轨后,打开轨道舱舱盖,才能处理个人卫生。在这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有需求,可以在《尿不湿》上处理。不过,航天员尽可能不用,因为不光婴儿使用《尿不湿》时会觉得不舒服,谁都会感到不舒服。我们基本上都没有用,所以这种体验目前还没有。” 一位听众问:当您进入太空时,您心里是怎么想的? 杨利伟回答:“当时我在想,有将近8吨重的东西在300多公里高的空间飞行,这时候是什么感觉?感觉到人的伟大!同时,当你看到深邃空间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作为一个个体来讲,你真的是微不足道。这样的飞行会使人变得心胸更加宽广,而且会变得更加大度。”

神五感受: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杨利伟说:“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汽。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还是这个新的振动要叠加在大约6G 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我担心的意外还是发生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后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我看到有些白发苍苍的老专家,盯着大屏幕掉眼泪,哭得像个孩子。”
归途:飞船玻璃高温现裂纹
杨利伟说:“着陆时巨大的冲击力,因为麦克风有不规则的菱角,让我嘴角受伤,要是在颈上,后果不敢想象。后来神舟6号改进了麦克风,全用海绵包裹。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大,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种情况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应付自如。
让我紧张以至于惊慌另有原因:先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接着看到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摄氏度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条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出现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着头一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不是同样的材料。以前每次做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被烧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里面目睹,谁都不会想到有这种情况。”
遗憾:没在太空拍下台湾
杨利伟表示,“地球真的太漂亮了,漂亮得无可比拟。我屏住呼吸,久久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激动得不得了。在太空的黑幕上,地球就像站在宇宙舞台中央那位最美的大明星,浑身散发出夺人心魄的彩色的,明亮的光芒,她披着浅蓝色的纱裙和白色的飘带,如同天上的仙女缓缓飞行。
我看到的一切证明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成功,我认为我的心情一定要表达一下,就拿出太空笔,在工作日志背面写了一句话:《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以此来表达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写这句话,事前并没有设计,我因为太激动了,而且是在真空中用特殊的笔写的,字就写得很潦草,写完之后,我立刻拿到摄像镜头前让大家看。我想把自己的骄傲和喜悦表达出来,和全国人民一起分享激动的心情。
返回地面后在香港访问,曾有人问我:你在太空的时候有没有看到上帝?我就说,我看到了——全国人民就是我的上帝。这是我的真实想法。是祖国和人民送我上天,祖国和人民是赋予我使命的《上帝》,也是给我力量和勇气的《上帝》。在太空飞翔最喜悦,最激动的时候,我想到的,就是祖国和全国人民。
大家每次从地面上看到镜头里的我,都是在坐椅上报告或操作,其实,这是个误解。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舱内自由活动着。神舟五号绕地球一周用时90分钟左右,因为测控点数量的原因,累计只有15~20分钟能够跟地面联系,地面才能看到我。其余70多分钟,地面看不到我。
仔细想来,的确有不少想做的事没有做,有些资料没能全面保留。像到了黄河,长江以及到了台湾上空,我想好好拍下来,但这时正做别的工作,就想着下一圈去做,但往往又错过了。”

宇航员菜谱:

杨利伟表示,“我们这一代航天员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将有机会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飞天梦。1996年初,我在青岛空军疗养院参加外围体检,这是选拔的初选。体检用了一个月,与以前不一样,这次巨细无遗,似乎动用了一切可能手段,对我们进行了从头到脚的逐项检查。”
中国首位太空人杨利伟推出自传《天地九重》,书中大谈太空人特训的内幕,并首次公开太空人的食谱。食谱中,贵州花江狗肉赫然在列
预选是由原国防科工委和空军联合组成的选拔领导小组,按照一系列条件,从全军现役飞行员中进行筛选。条件中包括有坚定的意志,献身精神和良好的相容性,身高160厘米~172厘米,体重55公斤~70公斤,年龄25岁~35岁,歼击机,强击机飞行员,累计飞行600小时以上,大专以上学历,飞行成绩优良,无等级事故,无烟酒瘾,最近3年体检均为甲类等等。符合以上条件的总人数是1500多人,之后调阅这些人的全部档案,并作全面情况调研,确定886人参加初选。最后从1500人选出12人。
杨利伟表示,航天员的饮食规定非常多,一日三餐都由营养医师制订食谱,食物还要留样保存。采购食品要到专供商店,购买蔬菜要到京郊的绿色蔬菜基地,绝对不能像常人那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其实我们平时一日三餐吃的大多是家常菜,许多朋友对我吃什么很好奇,以为航天员吃得好,大概多是鲍翅之类,我咨询过营养师和厨师,他们说我们的食谱很平常,没什么可以保密的。”
2009年某周(周一~周三)的食谱:
(周一)早餐:莲藕瘦肉枸杞粥,金枪鱼,酱鸡胗,葱花脆豆腐,西芹花生,糖醋大蒜,辣白菜。
午餐:红烧大黄鱼,小炒牛肉,海带炖排骨,韭黄炒腊肉,海米冬瓜,砂锅娃娃菜,银耳鸡蛋汤。
晚餐:水煮泥鳅,红烧鸡块,酱炒肉丝,腰果虾球,香芹炒肉,蒜茸木耳菜,百合莲子汤。
(周二)早餐:二米粥,麻辣肉皮,酱鸭脖,辣炒绿豆芽,三色杏仁,红油豆腐丝,素炒藕片。
午餐:姜汁大闸蟹,葱爆羊肉,辣子鸡肝,木须肉,松仁玉米,辣炒莴笋,酸菜豆腐汤。
晚餐:清蒸武昌鱼,虾仁炒鸡蛋,红烧咕噜肉,草菇烧肉片,肉末豆干炒青蒜,酸辣圆白菜,三鲜汤。
(周三)早餐:醪糟鸡蛋汤,陈皮牛肉,哈尔滨红肠,三色腐皮丝,美极瓜条,素炒圆白菜,青椒土豆丝。
午餐:锅子墨鱼仔,花江狗肉,啤酒鸭,银耳炒肉丝,青椒鳝段,小炒奶白菜,胡萝卜汤。
晚餐:家常海参,辣子鸡,姜汁刀肉,榨菜炒肉丁,香辣豆角香干,炒油麦菜,菠菜丸子汤。
1.每餐水果:苹果,梨,橙子等。
2.每餐主食:面条,米饭,馒头等。
3.中晚两餐:建议多加入窝头,玉米,红薯等粗粮食品。

相关连接  我与明星  相关明星  明星日历  提供资料 杨利伟,Yang Li Wei


szkl.net ©2006-2020用户协议  粤ICP备13028450-1号